黑风暴和美国保护性耕作的兴起
编辑:2022-12-05 17:06:47
十九世纪美国兴起了西进运动,大量的荒地得到了开发。最早的耕种模式就是马拉犁翻地。
传统的耕作模式也造成了恶果,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这一次黑风暴就造就了一场后人听了都后怕的北美黑风暴。
黑风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沙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草原枯萎、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黑风暴形成提供条件。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传统的耕作模式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大量肥沃的土壤被冲到河流里,流到河流入海口。美国农民痛定思痛,决定改变耕作模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 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缓坡地等高耕作、沟垄耕作、残茬覆盖耕作、秸秆覆盖等农田土壤表面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专用机具等, 配套技术包括绿色覆盖种植、作物轮作、带状种植、多作种植、合理密植、沙化草地恢复以及农田防护林建设等。
联系我们
如果我们敢想,勇于接受新观念,乐于同我们的土壤合作而不是滥用它,我们将会看到保护性农业是引导我们走向前所未见的高产农业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为了战争时期,更是为了战后的和平年代 (Hugh Hammond Bennett,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