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咨询热线:

0431-85542234

Image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内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编辑:2023-02-15 00:00:00

摘要:    【目的】 秸秆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我们分析了东北黑土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年际变化,并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角度研究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方法】   依托2012年在东北黑土区建立的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秸秆移除(CK)、秸秆混合还入0—20 cm 耕层(RI)和秸秆覆盖还田(RC) 3个处理,测定了处理实施1(2013)3(2015)5(2017)8(2020)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玉米产量,计算了土壤化学计量特征(C∶NC∶PN∶P),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随试验年限的增加,在0—20 cm土层,CK处理SOC含量有所下降,TN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RIRC处理的SOCTN含量均有所增加,RC处理下均为*高;RI处理的SOCTN含量在0—20 cm土层分布相对均匀,RC处理SOCTN含量在0—5 cm土层中明显增加,尤其在试验58年间的增幅明显升高。CKRIRC 3个处理的TPTK含量均随试验年限的增加缓慢升高,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土壤C∶N介于9.8712.56,与土壤TN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秸秆还田方式无显著相关(P>0.05);土壤C∶P变化范围为31.1539.87,也与秸秆还田方式无显著相关(P>0.05);土壤N∶P2.813.72,各处理表层土壤N∶P始终无显著差异(P>0.05)。随试验时间延长,CK处理的C∶NC∶PN∶P均显著降低(P<0.05)RIRC处理的C∶N也显著降低(P<0.05)RC处理的N∶P比仅在试验第3年显著升高(P<0.05)。各处理的年均玉米产量在1102511127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表明,玉米连作下不论是否秸秆还田,都显著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长期秸秆不还田提升了黑土磷的有效性,加深了土壤氮限制;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碳氮磷钾的积累量,但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氮限制程度,也没有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秸秆混合还田中土壤碳氮磷钾在0—20 cm耕层中分布均匀,但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在秸秆覆盖还田下*高。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晓平
联系电话:0431-85542234  85542357
Email:zhangxiaoping@neigae.ac.cn
地址:高新北区长东北高科技中心A区412室

       如果我们敢想,勇于接受新观念,乐于同我们的土壤合作而不是滥用它,我们将会看到保护性农业是引导我们走向前所未见的高产农业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为了战争时期,更是为了战后的和平年代
 (Hugh Hammond Bennett1943)
微信扫码
Image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晓平
联系电话:0431-85542234  85542357
Email:zhangxiaoping@neigae.ac.cn
地址:高新北区长东北高科技中心A区412室
微信扫码
Image
©2022 长春中科东地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2007635号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